新闻动态

您现在的位置: 首页 > 新闻动态 > 正文

构建“12345”就业新生态,精准打好就业“组合拳”

发布时间:2025-03-31 浏览量: 作者:曹云波

近年来,QY千亿球友体育始终将毕业生就业工作当作人才培养的“最后一公里”,锚定国家战略方向和区域经济发展目标,积极探索就业工作新路径。学院通过实施“一把手”工程、扎实推进“双门课”计划、认真搭建“三舞台”平台、精准促进困难群体“四保障”措施以及充分发挥“五支队伍联动”机制,打出了一套组合拳,有效提升了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。

——实施一把手工程,筑牢就业工作根基

学院将就业工作视为学院发展的重中之重,从顶层规划到基层执行,全面压实就业责任。一是成立了由院长亲自挂帅的就业工作领导小组,构建了“院领导—系主任—辅导员—班主任”的四级责任体系,确保就业工作的每一个细节都得到有效落实。二是制定详细的工作计划,灵活应对变化的就业市场。针对就业形势的动态变化,学院在每月例会中根据最新市场趋势和政策进行策略调整。三是构建督查和反馈机制,院领导牵头开展“就业工作专项督查”,通过实地走访、数据核验、师生访谈等方式,动态解决就业痛点问题,实现了就业工作的全流程闭环管理。

——推进“双门课”计划,提升就业竞争力

为全面提升学生就业竞争力,学院推出“就业教育与思政教育融合”与“就业教育与实践教育衔接”两大核心模块,构建了全方位、多层次的就业教育体系。一是在思政融合方面,借助主题班会,围绕行业案例展开讨论,定期举办专题讲座,引导学生树立正确职业观,明确个人职业方向。二是在实践教育上,学院积极搭建“产学研”合作基地,与多家知名企业合作,组织学生参与企业实践,开展模拟职场活动,让学生沉浸式体验职场流程,提升实操技能。思政与实践两大育人支柱相互补充,助力学生全方位成长,为学生未来的职业发展筑牢根基。

——搭建“三舞台”平台,拓宽就业渠道

为了拓宽学生的就业渠道,学院搭建“访企拓岗平台”“校内外招聘平台”和“网络招聘平台”等多维度就业平台,确保学生在不同渠道都能获得就业机会。一是通过访企拓岗,学院领导及教师定期走访企业,深入了解企业的用人需求和行业发展趋势,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。二是定期举办校内外招聘活动,邀请企业走进校园,与学生面对面交流。三是充分利用网络资源,通过线上招聘平台将岗位信息、行业资讯精准推送给毕业生,确保学生随时获取最新的就业信息,实现学生与企业的精准对接。

——实施“四保障”措施,精准帮扶困难群体

针对就业困难学生,学院秉持“精准施策”原则,搭建经济、技能、心理、岗位四大保障体系。经济保障上,整合助学金、奖学金、专项奖学金和求职基金等多元资助渠道,助力学生缓解经济压力。技能保障层面,开设简历制作、面试技巧等多层次就业技能培训班,提升学生竞争力。学院搭建心理咨询室、线上咨询平台,构建完善的心理健康服务体系,为学生提供心理支持。岗位推荐环节,借助与企业、校友的紧密合作,深挖优质岗位资源,量身定制岗位推荐服务,帮助困难学生早日踏入职场。

——发挥“五支队伍联动”机制,形成就业育人合力

为了实现就业工作的全员参与和全方位覆盖,学院通过辅导员、专业教师、校友、企业导师和家长五大群体的紧密合作,构建了协同推动的就业工作体系。一是辅导员通过日常与学生的紧密联系,实时掌握学生的就业动态与心理状态,提供个性化的就业指导。二是专业教师凭借在行业中的优势资源,帮助学生对接优质的就业岗位。三是学院积极联系校友开展就业帮扶工作,形成了广泛的就业资源网络。四是企业导师通过参与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和就业指导,确保学生能够在学期间获得企业实践经验。五是通过家校联动平台,定期向家长反馈学生的就业情况,并鼓励家长积极参与学生的职业规划过程,与学院共同推动学生的就业工作,形成了家庭与学校的协同合作机制。

三年来,学院毕业生就业率持续位居全校前列,高质量就业率连续两年稳居全校第一,连续两年被学校评为“就业先进集体”。下一步,学院将紧跟时代步伐,紧跟国家战略需求和区域经济发展,不断创新就业工作模式,努力为每一位毕业生搭建更加广阔的就业舞台,助力他们成就梦想,为社会输送更多优秀的机械工程人才,为国家和社会的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。


图/曹云波

地址: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西京路1号

Copyright © 2024 QY千亿球友会(CHINA)官方网站-首页 All Rights Reserved. 陕ICP备05002719号